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在老昆明人的回忆里,电缆厂、蓄电池厂、氧气厂、纺织厂……这一个个姓名是从前了解的地标,一起蕴藏着工业时代的奥秘。它们宛如年月的守望者,站立在城市的旮旯,无声地诉说着旧日的光辉。
“五一”假日的昆明,一场共同的探索之旅正悄然兴起——人们将目光投向充溢时代感的红砖厂房、锈迹斑斓的钢铁桁架,以及那些承载着城市工业回忆的老修建。从云纺公共文明空间的锯齿图书馆,到M60蓄电池厂构思园的潮玩阛阓,再到氧气厂改建的拾翠民艺公园……这些旧日厂区,在没有了从前的机器轰鸣之后,大多转化为带着文明颜色的艺术园区,招引着本地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一条“工业遗产打卡线”正以新旧交错的魅力,书写着昆明文旅交融的新篇章。
走进坐落五华区道活路73号的云南纺织厂公共文明空间,锯齿造型的红砖房、漆成一半白一半绿的墙面映入眼帘,似乎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末。
这儿原是1942年树立的昆明大路生织染厂,后来成为昆明第三纺织厂,1988年并入云南纺织厂,作为云纺重要的出产基地,曾是西南纺织工业的摇篮。2023年,云纺集团将旧厂房、车间与出产线,蜕变为集艺术、体育、构思、教育于一体的文明归纳体,三大中心空间解锁了多种玩法。
云南纺织艺术馆以时序为轴,经过六大主题展区,立体出现了云南纺织工业的开展前史。除什物和图片展览之外,云南纺织艺术馆还有研学、纺织体会等互动区域。
在云纺锯齿厂房公共文明空间,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先生被一个个用纱线悬挂在大厅里作为装饰物的木头物件招引,他说:“没想到机械零件也能构建出这么充溢艺术感的场景。”除了木头挂件,偌大的厂房四周还摆放着规整的绿色书架。据介绍,这儿是昆明五华区图书馆云纺“锯齿厂房”分馆,万册藏书包括艺术、文明、教育、科学等10多类,供市民和游客免费阅览。近期,该馆凭仗共同的工业遗产文明氛围和立异的公共文明服务形式,成功当选第一批“省级侨居图书馆”。
云南纺织厂厂长杨桥介绍,云南纺织艺术馆不只是对前史的思念,更是对纺织精力的传承。在停产之后,云南纺织厂决议以另一种方法持续叙述这段永存的纺织故事。所以,经过精心策划与改造,云南纺织艺术馆、云纺体育公园等应运而生,它们不只承载着纺织的前史,更成为文明和艺术的交流平台。
拾翠世界民艺园区坐落五华区金鼎山北路,由原昆明氧气厂搁置车间和老厂房改造而成。现在,这儿已无机器的轰鸣,在搁置10余年后,摇身一变,成为交融民族民间工艺、非遗传承工作室、艺术构思空间等为一体的大型归纳园区。现在园区入驻企业已超百家,让抛弃老工厂勃发出新的活力活力。
在充溢金属质感的车间里,白族扎染、建水紫陶、彝族刺绣等非遗工坊沿线散布。在这儿,旧厂房和新艺术穿越时空调和共存。游客能够亲手体会制造的过程,击打铜器的叮当声与织布机的咔嗒声交响,空气中飘散着陶土的气味。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先生刚完结一件扎染T恤:“亲手做的东西比买纪念品更有意义,还能听到手艺人讲工艺背面的故事。”
据园区运营相关担任的人介绍,园区2018年9月建立,以云南特征文旅工业为中心,在看护、发扬中华优秀前史传统文明的一起,打通了构思研制、出产制造、客户体会、展览出售全工业链。以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遗立异开展为工业亮点,引进创造力,赋能创业者,招引了许多创业企业及项目,园区工业调集度日益进步、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到现在,园区入驻企业已超越百家,孵化产品150多个,带动工业链出资1.2亿元,园区年产值约3亿元。
在昆明,像云南纺织厂公共文明空间、拾翠世界民艺园区这样以旧“焕”新的文明构思园区还有许多。
近年来,昆明市加大支撑力度,鼓舞工业遗址改变开展方法与经济转型改造使用,引导一批主城区工业遗址转型开展文创工业。到现在,已建成42个国家和省、市、区级文创园区(基地)。2024年,拾翠世界民艺园、云隐西山世界艺术交流中心、金茶花文创园、碧鸡文明艺术园当选第一批全省文明构思(人才)孵化基地暨“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单位。云纺文创园、拾翠世界民艺园当选新一批国家文明工业演示基地。
这些抛弃厂房的富丽回身,不只是对昆明深沉工业前史的思念与问候,更显示了城市在文明立异与经济开展方面的真知灼见。经过奇妙融入新颖的文明元素、立异业态以及独具匠心的场景规划,这些厂房为昆明的文明构思工业带来了勃勃活力,成功唤醒了城市的团体回忆,让日子的美好在每一个旮旯得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