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乌克兰策划的“蜘蛛网行动”可谓出乎意料,确实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此举让俄乌冲突再次成为国际焦点,而泽连斯基也一度回到热议的中心。事实上,现在我们不必过于纠结袭击的具体成果。无论攻击成功的是41架还是11架飞机,乌克兰军队能够采用如此创造性且出其不意的战术,实属难能可贵。
如今,不论你支持乌克兰还是俄罗斯,站在哪一方立场上,你都得承认,乌克兰的蜘蛛网行动堪称精妙绝伦,简直令人惊叹,确实是一场漂亮的打击。
尽管乌克兰在战术上取得了某些成果,但它并未在战略层面获得太多实质性进展。6月2日是俄乌冲突第二轮谈判的日期,乌克兰特意选择了6月1日发动袭击,意图通过这一种方式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筹码。可惜,他们的战术胜利并未转化为战略上的突破。因为这次谈判仅持续了一个小时,简短的谈判就没有涉及什么实质性内容,双方仅交换了书面的和平草案。谈判中并没有预期中的激烈讨价还价。
根据土耳其媒体的报道,此次谈判没用翻译,全程使用俄语做沟通。毕竟,上次乌克兰的翻译还带着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类似情况,这次乌克兰代表团干脆不带翻译,直接采用俄语交流。在这一个小时的谈判中,双方并没有深入讨论。俄罗斯提议交换25岁以下的战俘及重伤战俘,同时准备交还乌克兰6000具阵亡士兵的遗体。真是出乎意料,温压弹洗净的战场上,竟然有如此多的阵亡士兵的遗体。
俄罗斯的这一提议让乌克兰毫无拒绝的理由,最终乌克兰接受了交换战俘的条件,并同意接收6000具阵亡士兵的尸体。同时,乌克兰提出希望能在6月底举行第三轮谈判,然而俄罗斯方面却没有回应,根本就没有给出任何明确日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第三轮谈判的时间遥遥无期。能预见,接下来,战场上的局势将更加紧张,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使他们不可能轻易放过这一切。
因此,尽管乌克兰在战术上获胜,但在战略上并没取得实际进展。今天的节目不打算过多讨论两国的谈判,而是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乌克兰的“蛛网行动”。看似新颖,但背后却有些熟悉的影子。回想起昨天新闻发布后,我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做法。但今天,我突然意识到,乌克兰的这一战术,其实是在借鉴我们“九天无人机航母”的概念。
在这里,我指的并非战术上的完全复制,而是整体作战思路的模仿。乌克兰人并没有类似我们的高科技无人机,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对简陋。但他们的作战思路与我们的“九天无人机”思路有着惊为天人的相似之处。
在乌克兰的行动中,卡车成了无人机的载体,内部藏有隐蔽的木夹层,用来隐藏大量无人机。接近目标时,突然释放大量无人机发动攻击。想想看,这不就是我们“九天无人机”使用的“异构蜂巢任务舱”的作战思路吗?
我们的“九天无人机”是一个装载平台,可以搭载多种任务舱。每个任务舱根据任务需求,可以载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无人机。比如,有的无人机用于侦察,有的用于诱饵,有的用来打击雷达,还有的专门进行目标攻击。每个任务舱的设计都非常灵活,可以依据任务需要科学配备不一样的无人机。与此同时,“九天无人机”还能够携带少量格斗导弹,若遇到敌人战斗机拦截,还可以有效的进行自卫。
如果想象一下,“九天无人机”搭载着霹雳21导弹,它的拦截能力就更强大。最大飞行高度能够达到15000米,很多国家的防空系统就没有办法拦截。与之相比,乌克兰的卡车看起来原始,但作战理念完全相同,只是技术差距大一些。乌克兰的做法与我们九天无人机的理念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技术水平。
或许有人会质疑,乌克兰的行动早在我们九天无人机首飞之前就已经展开。的确,九天无人机的首飞是计划在6月进行,但其作战理念早在2014年就已然浮现,并且有关技术原型图在早期已经公开。所以,乌克兰并不是抄袭我们的技术,而是抄袭了这一作战思路。
如果大家还觉得不够有说服力,不妨回想起去年5月初,乌克兰媒体曾集体对我们的九天无人机进行嘲讽。他们称其作战模式过时、缺乏生存能力,甚至还说九天无人机的载荷小,最多只能携带100多架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乌克兰总是要针对我们九天无人机,而不是其他的武器系统呢?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对我们这种作战模式充满了不安。外表他们口口声声批评,但实际上,正如他们在6月1日采取的行动一样,他们早已把这种战术引入了实战。
从这里能够准确的看出,乌克兰的行动其实并没太多新颖的地方,他们只是借鉴了别人已有的思路,并将其付诸实践。实际上,武器装备的发展从来就没有“抄袭”这一说,科学家们的任务就是将科幻变为现实。而中国的军工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突破重重技术障碍,创新并实现了我们自己的“九天无人机”。
所以,面对乌克兰的“蛛网行动”,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低成本、简单易操作的战术,确实存在广泛的可复制性。一旦它被全球恐怖组织采纳,未来在全世界内都也许会出现类似的袭击。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战术对于美国等大国来说,极难防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